邢襄文化

來源: 時間:2020-07-17【字號:

  邢臺市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脈南段東麓,華北平原西部邊緣。位于北緯36°50′~37°47′,東經113°52′~115°49′之間,東以大運河為界與山東省相望,西依太行山與山西省毗鄰,南與邯鄲市相連,北分別與石家莊市、衡水市接壤。總面積12486平方公里。

  邢臺市簡稱為邢,雅號臥牛城,別稱邢襄,舊稱襄國、邢州、順德府,有著有3500余年的建城史和610余年的建都史,是大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素有五朝古都之稱,先后做過商朝、邢國、趙國、常山國、后趙五個朝代和國家的國都。邢臺北通幽燕,南達黃淮,西扼太行三關,東望華北平原,自然條件優越,素有鴛水之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的美譽。

  邢襄文化,即邢臺歷史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也是邢臺這個城市的城市文化,邢襄文化在四千年歷史長河中形成自強不息、崇德尚武、慷慨悲歌的文化特征和品性。

  【邢襄文化】 

  悠悠歲月,滔滔長河,勤勞智慧的邢襄兒女創造出璀璨奪目的民族文化---邢襄文化。

  邢襄文化獨具一格,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她與中華文化起源同步,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河岸邊、山前臺地是邢襄文化誕生的古代地域環境,在太行山東麓、古黃河西岸、大陸澤周圍這片獨特的大山、大河、大澤結合地帶誕生了獨居魅力的邢襄文化,她與草原文化、江漢文化、閩越文化、嶺南文化、巴蜀文化、齊魯文化等其它地域文化共同組成了偉大的中華文化。邢襄文化植根于偉大的中華文化的沃壤;已經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民族地域特征,有機地融入到了邢襄六百萬兒女的熱血之中。邢襄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她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形成了有別于其它文化的獨特歷史底蘊和文化特征。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和自成一家的完整性以及綿延不絕的繼承性和品質獨特的內涵性,在其他文化中是極其罕見的。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邢襄沃野不僅哺育了邢襄兒女勤勞、智慧、剛毅、果敢的民族地域屬性,也形成了自強不息、崇德尚武、慷慨悲歌的文化地域特征。偉大的邢襄兒女創造出的燦爛的文化,為人類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邢襄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她是邢臺幾千年歷史發展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結晶,邢臺不僅是我國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而且歷代被視作戰略要地,股肱上郡,曾歷五朝古都,作為國、都、州、郡、府、路、道、地區、市的治所,邢臺的生命力從數千年前延續至今,這在國內幾乎是唯一的。邢臺可以說是中國行政體制演變的活化石,她見證和參與了中華歷史的演變和發展,邢臺這座歷史古城,在中華文明史發展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是當之無愧的歷史名城。

  【文化體系】 

  堯山文化、鵲山文化、沙丘文化、邢窯白瓷文化、百泉文化、商都牛城文化、黃巾文化、七夕文化、太行文化、運河文化、梅花拳文化,義和團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抗大革命文化、邢臺姓氏文化、開元佛教文化、武松文化、李唐帝陵文化、邢州學派文化、漢牡丹文化。

  【文化遺產】 

  目前,邢臺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邢臺新發現文物有1677處。邢臺市目前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3項。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先賢商代遺址            邢臺梅花拳

  邢國君主墓              沙河藤牌陣

  大唐祖陵               隆堯秧歌

  扁鵲廟                邢臺太平道樂

  ?開元寺                廣宗柳編

  大運河(邢臺段)           隆堯澤畔抬閣

  宋璟碑                ?隆堯招子鼓

  義和拳議事廳             邢臺四股弦

  邢窯遺址               ?威縣亂彈

  普利寺塔               邢臺梨花大鼓

  南和北齊碑

  【邢襄典故】 

  【成語典故】

  1. [破釜沉舟]     2.[作壁上觀]     3.[以一當十]     4.[代人捉刀] 

  5. [陽春有腳]     6.[生吞活剝]     7.[鹿死誰手]     8.[飽以老拳] 

  9. [雨過天青]    10.[舌燦蓮花]    11.[頑石點頭]    12.[民脂民膏] 

  13.[鐵石心腸]    14.[珠圓玉潤]    15.[淡掃蛾眉]    16.[傅粉何郎] 

  17.[穢言污語]    18.[鍛煉周納]    19.[大儒縱盜]    20.[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21.[酒池肉林]    22.[長夜之飲]    23.[禁中頗牧]    24.[馮唐白首] 

  25.[漆身吞炭]    26.[士死知己]    27.[墮甑不顧]    28.[雕蟲小技] 

  29.[出將入相]    30.[萬古留芳]    31.[身無可擊]    32.[死有余辜]  

  33.[撥煩之才]    34.[家常便飯]    35.[穢言污語]    36.[安邦定國]  

  37.[壺中天地]    38.[雀兒腸肚]    39.[謙虛謹慎]    40.[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41.[堯天舜日] 

  【歷史典故】

  1. [笑不露齒]     2.[刑不隱親]     3.[郭巨埋兒]     4.[紙衣瓦棺] 

  5. [只欠一死]     6.[丹書鐵券]     7.[以人為鏡]     8.[趙氏孤兒] 

  9. [良馬驥邢]    10.[紀昌學射]    11.[邢侯搏戎]    12.[賜箸表直] 

  13.[平臺晾尸]    14.[沙丘宮變]    15.[邢州學派]    16.[時苗留犢] 

  17.[石勒聽書]    18.[涸澤而漁]    19.[貝邢兵變]    20.[祖乙遷邢] 

  21.[宋璟砸碑]    22.[齊桓公援邢]   23.[南青北白]    24.[紂營沙丘] 

  25.[狄人伐邢]    26.[鄗之戰]      27.[房子之戰]    28.[巨鹿大戰] 

  29.[柏人之謀]    30.[馮唐易老]    31.[黃巾起義]    32.[龍崗咒水] 

  33.[頓悟成佛]    34.[馬革裹尸]    35.[扶清滅洋]    36.[堯禪讓舜] 

  37.[大禹治水]    38.[幽州滅火]    39.[聞鈴斷事]    40.[程門立雪] 

  41.[銅馬起義]    42.[劉秀登基]    43.[大樹將軍]    44.[武松打虎]   

  45.[光武中興] 

  【五朝古都】 

  邢臺具有3500年悠久建城史和燦爛文明,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國,邢臺是河北省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歷經五朝古都,商朝國都(約130多年),邢國國都(426年),趙國國都(30年),常山國(趙國)國都(10年),后趙國都(18年),邢臺為帝都600余年,可謂龍脈興旺,不僅是河北省的城市中做過國都歷史最久的城市,而且從這片沃土上還走出了許多著名的邢臺籍皇帝,如郭威、柴榮、孟知祥、孟昶、李淵、李世民等。底蘊深厚的邢襄文化中悠久燦爛的古都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殷商故都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夏的第二個王朝,邢臺是伴隨著商王祖乙遷于邢(《史記·殷本紀》)而載入史冊的。 祖乙,中國商朝第十四任國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繼位,商祖乙九年(約前1438年),遷都于邢(今河北省邢臺市)。

  祖乙是有為君主,遷邢后命彭伯、韋伯為王,任命巫賢治國,教民耕稼,商朝迅速強大。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邢臺經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遷奄(約前1302年),約為商都136年;

  此外,邢臺廣宗的沙丘宮曾是紂王擴建的商國的陪都,沙丘苑臺最初建于何年不可考,前1075年紂王即位后,開始擴建沙丘宮,紂王在位的29年間,曾大規模擴建并多次來此酒池肉林、長夜痛飲。

  2.邢國故都 

  西周之除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建立邢國,在今河北省邢臺市,是按周公禮制建立的禮儀之邦。疆域大致西到太行山,北至今元氏一代,東至今聊城一帶,南至今邯鄲一帶。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國,即商王祖乙所遷都之處,也是拱衛商都北大門的戰略要地。周初邢國肩負著阻止戎人東出太行,騷擾周疆的重任,同時聯絡齊、衛、魯,并與北方燕國遙相呼應。周天子特許邢侯有朕臣天子,用典王令的代行王命的特權和按天子禮制建城。

  邢國以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封建,至前634年被衛國所滅,邢臺作為邢國國都約長達426年之久。

  3.趙國故都 

  戰國時期,趙氏立國自趙簡子起已經初具輪廓,趙襄子元年(公元前457年),趙襄子即位,隨即發兵滅代,趙襄子四年,智伯勾結韓魏圍困趙襄子于晉陽,危急之際,襄子反而私下聯合韓魏滅掉智氏,形成三家分晉局面。分晉后,趙襄子選擇了向北向東發展的戰略,逐漸占有了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西南部和內蒙一部分地區,開始窺視齊燕。此時偏處山西的晉陽作為趙國統治與擴張中心,地理條件已顯不足,由于趙襄子做世子時經營邢臺多年,使邢臺有了個較好的經濟基礎,而趙國在吞并了邯鄲、柏人(今邢臺隆堯)之后,使邢臺成為四戰之國,地理優勢更加明顯,加上趙簡子、趙襄子曾兩次被困晉陽,余悸、余恨未消,襄子乃認為晉陽絕非久都之地,于是在約趙襄子六年(前451年)趙襄子正式自晉陽遷都于邢臺。趙襄子自前457年至前425年在位,計33年,趙襄子死后,其子趙浣即位為趙獻侯,趙襄子之弟趙桓子與趙獻侯奪位,自立于代,約前423年,趙獻侯被迫遷都中牟。

  邢臺作為趙國都城,基本是趙襄子在位時期,約近三十年左右,后世項羽便因襄子都邢之故,而把邢臺更名為襄國。

  4.趙王/常山王故都 

  襄國(信都,今邢臺),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張耳、陳余立趙之后裔趙歇為趙王,中間歷經項羽分封張耳常山王,趙歇復稱趙王,劉邦再封張耳為趙王,張敖繼承趙王,到漢九年(前198年)正月,張敖被廢止,為王都凡十年。

  襄國(邢臺),作為秦末漢初之際的一個王都,它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秦末農民大起義,又經歷了激烈多變的楚漢戰爭。在此期間,襄國再度顯示了其地位的重要,以襄國為中心的趙國,亦再度發揮了其重大的歷史作用。

  耳去世,其子張敖嗣位趙王,都襄國。漢九年(前198年)正月,因張敖有謀反嫌疑,廢為宣平侯。

  從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初,趙歇稱趙王居信都,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復居信都,信都(邢臺)兩次作為趙國的都城,從漢元年(前206年)初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改信都為襄國,到年底陳余擊敗張耳迎趙歇于襄國,襄國二次為都,一次為常山國都,一次為趙都。從張耳韓信擊敗趙歇陳余,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到張敖嗣位至漢九年(前198年)被廢為宣平侯,襄國再次為趙都,傳位歷張耳張敖二人,自此,秦末漢初,襄國(信都)為王都10年。

  5.后趙故都 

  晉大興二年(319年)石勒自稱大單于、趙王,定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史稱后趙。統治地區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陜西以及江蘇、安徽、甘肅、遼寧部分地區。

  襄國(今邢臺),后趙古都319年后趙石勒都此。335年石虎遷都鄴。349年冉閔滅石氏,350年石虎子只復稱帝于襄國,352年為冉閔所破。襄國為后趙國都共十八年,歷石勒、石弘、石虎、石祗等帝,冉閔滅后趙時,劉顯也曾在襄國稱帝。

  羯族人石勒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312年七月,石勒在中丘(今邢臺內邱)人張賓的建議下,進據襄國,333年,石勒死,石勒在襄國二十余年。石勒崛起于襄國,定都襄國,幾年中,消滅北方割據勢力,滅前趙,統一北方。當時襄國是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后趙留下大量遺跡:后趙高僧佛圖澄曾開發達活泉、龍岡(今營頭岡)。《晉書》、《順德府志》、《十六國春秋》、《高僧傳》及達活泉公園《重建廣源廟記碑》均有記載;內邱縣鐵頂墓村有后趙相張賓墓;南和張相村(張賓封地)也有張賓墓;內邱有李陽村及李陽河,皆與后趙將領李陽有關。

  6.后趙京都---襄國城 

  后趙建國,以襄國為京都,設天下為三州二十四郡,襄國(邢臺)為后趙國都,同時為司州駐地,石勒修建建平城,城墻可臥牛,故稱臥牛城,建平城四周有四個子城拱衛,以年號稱做建平大城,石勒引達活泉水周流域內,城開四門,其名缺考,以北苑作為襄國大市。襄國城經十八年建造完工。石勒于建平城內修建建德宮,豪華無比,石勒是羯人,稱皇帝又稱單于,故建德宮兼漢族皇宮風格和北方游牧民族風格,堪為名城。

  后趙襄國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巍峨壯觀的宮殿群所煥發出的帝王氣概。石勒在襄國城所建的建德宮的主要建筑有正陽門、端門、建德殿、建德后殿、徵文殿、單于庭、單于臺、東堂、西閣、后六宮、百尺樓、崇訓宮、社稷壇,宗廟、挈壺署、藏冰室等,建德宮四門南曰正陽門、東曰永昌門,西曰永豐門、北曰止車門,襄國城內建有太學,還有宣文、宣教、崇儒、崇教等十余所小學,石勒還在襄國城西起明堂、辟雍、靈臺,又立桑梓苑和籍田,此外,石勒還在襄國近畿建造了水上離宮-澧水宮(在今南和)等。石勒在永豐小城內建設了永豐倉,即為太倉。石勒死后,石虎自居攝趙王,在襄國城內建設了觀省臺(又名觀雀臺),并起造太武殿,太武殿的地基高二丈八尺,東西七十五步,以彩色的碎石頭做成,下面有密室,里邊安置五百衛士。漆瓦、金鐺、銀楹、金柱、珠簾、玉壁,全用金銀玉珠。窮極技巧。又在顯陽殿后造了靈風臺九殿,選數萬美女充斥其間。太武殿西,石虎建設了昆華殿,閣上輒開大窗,皆施以絳紗幌。直到352年,冉閔攻克襄國,一把火將襄國城內豪華的宮殿樓閣燒成灰燼

  【臥牛名城】 

  一個城市,除其正式的稱謂之外,往往還有一個別名,如濟南稱泉城;廣州稱穗城和五羊城等等。邢臺市也有一個別名,叫做臥牛城。邢臺市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她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據史書記載:邢臺城為春秋時邢侯所建,十六國時期由后趙皇帝石勒擴修,城墻周九里十三步,闊六步,上可臥牛,故俗稱臥牛城。北宋時郭進又進行重修,城北有牛尾河,俗呼牛城,明代王守城擴修為城周十三里二十丈,城南有栓牛石,城內有腸街等。古時牛是豐收吉祥的象征,邢人祖先以牛名城,蓋取黃牛勤勞利世的精神以自勵。臥牛臥牛,閱歷千秋,今逢盛世,壯志當酬!

  【牛城傳說】

  傳說在西周初期,處于太行山前的邢臺一帶土地肥沃,水草豐盛。周王先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周公四子姬苴年齡小尚未封國,隨兄同往,輔佐治理,姬氏兄弟經常在太行山上打獵,一天下山時,看到一頭神牛從天而降,頭南尾北,席地而臥,神牛四周,沃野無際,百泉竟流,古時,牛是豐收吉祥的象征,周成王知道這個事情后,命令召公占卜,知是分封建國的祥兆,于是為了答謝周公的輔佐之恩,乃分封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邢侯于是率領民眾在神牛臥過的地方修建城池,繁衍生息,人們為了紀念這頭帶來祥兆的神牛,都親昵的稱她為臥牛城,千百年來流傳至今。象征邢臺的臥牛城的雕塑,曾經橫臥在市中心,如今遷居到達活泉公園。它象征著邢臺人民善良,純樸的愿望,也為邢臺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 

  【金牛降洪】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年夏天,黃河以北,洪水泛濫,很多府縣、村莊被淹沒,唯獨順德古城平安無事。原因何在?原來發大水那天,洪水逼城,順德府岌岌可危,關鍵時刻,一頭黃色神牛從天而降高臥城頭,洪水漲八尺,金牛長吼一聲,城墻則長高一丈,水漲城高,洪水始終不能淹沒順德府,百姓因此得救。此后,每當山洪暴發,洪水逼城之際,這頭老黃牛便會臥在城頭,水漲城高,于是順德府百姓得以免遭水災而安居樂業,為了紀念黃牛的功績,遂以臥牛命名其城。從此,金牛降洪金牛馱城的故事,便在邢臺順德府流傳開來。

  【歷史名人】 

  邢襄大地,人杰地靈,古往今來,涌現出的民族英雄、帝王將相、先哲圣賢、科技精英、社會名流、能工巧匠、藝苑巨擎、俠客義士、忠烈豪杰不可勝數!

  【古代名人】

  黃帝、揮公、堯、鯀、舜、丹朱、象、禹、昭明、祖乙、祖丁、南庚、婦妌、帝辛、巫賢、姬苴、邢伯、邢叔、臣諫、邢姜、巫臣、狐庸、羽頡、南宮括、南宮適、程子、豫讓、趙武、趙襄子、李牧、趙雍、扁鵲、田光、趙歇、張耳、陳余、張敖、魯元公主、張偃、貫高、張嫣、路溫舒、張蒼、馮唐、耿純、劉植、耿弇、劉慶、劉祜、張角、張梁、張寶、時苗、孟康、張揖、崔琰、甘始、周倉、田豐、王經、郭女王、崔基正、張賓、石勒、李元忠、綦母懷文、崔浩、崔宏、游雅、游明根、游肇、李渾、李公緒、宋世良、陳寶光妻、李愍、魏歆、張禹、張丘建、張子信、宋景業、佛圖澄、竺道生、慧始、石虎、釋道安、王喬、柴誕、顏良、木蘭、石弘、劉顯、王彥超、李孝貞、魏詹、彥琮、辯義、高士達、李淵、李世民、李建成、李虎、羅成、李靈夔、李慎、魏征、宋璟、李元愷、裴問、李抱真、李俌、孟方立、李存孝、魏謩、宋若莘、宋若昭、僧一行、行距、李乂、張文琮、張祜、張文收、潘師正、張果老、招謙、郭威、孟知祥、孟昶、柴宗訓、曹利用、曹皇后、王則、成閔、范邦彥、范質、牛皋、丁度、陳薦、王仁鎬、張美、郭進、張思鈞、釋巖俊、完顏宗敏、定喜禪師、完顏希尹、郭守敬、劉秉忠、張文謙、李若珪、王世清、馬銓、白儲玿、李起元、侯泰、馬亨、魏裔介   鄒宏義 楊思圣 孫伏伽 崔昭緯、崔昭矩 崔諤、崔詹 崔光表 魏弘簡

  【現代名人】

  尚小云呂玉蘭 趙三多景廷賓董英杰白壽章董振堂趙忠祥劉珍年 楊春增孫金枝孫金蘭周之廉張樾丞、秦建彬、孫振祿、齊福丕、姜登選、王懷慶、許蘭洲、張霖之、李慶偉、任仲夷、喬曉光、尚長榮、尹贊勛、尹文英、夏武平、張慶和、王憲堂、顧隨、祝元昆、龐炳勛、傅彪、耿幼麟、王同春、李桂云、王寶強、侯宗賓、李子元、劉子厚、徐冰、馬國瑞、張登義、劉杰、王蘊瑞、曹和慶、王啟明、楊壽山、周穎、侯振亞、李世農、張璽

  【建制沿革

  【邢臺市的建制沿革】

  禹夏屬冀州--商周封邢國--秦漢為巨鹿--晉隋改襄國--唐宋金稱邢州--元明清為順德府--今為邢臺市。

  【邢臺轄縣的建制沿革】

  1、邢臺縣

  信都縣(秦代)--襄國縣(漢代)--龍崗縣(隋代)---邢臺縣(宋代)

  2、南宮縣

  南宮縣(漢代)

  3、清河縣

  厝縣(秦代)--清陽縣(西漢)--甘陵縣(東漢)--武城縣(北魏)--清河縣(隋代)

  4、巨鹿縣

  南亦縣(漢代)------巨鹿縣(隋代)

  5、威縣

  廣宗縣(漢代)--宗城縣(隋代)---洺水縣(金代)---威州(元代)--威縣(明代)

  6、內邱縣

  中丘縣(漢代)----內丘縣(隋代)--內邱縣(清代)

  7、臨城縣

  臨邑城(春秋)---臨城縣(唐代)

  8、隆堯縣

  1947年,隆堯縣=堯山縣+隆平縣

  柏人縣(西漢)--柏仁縣(北魏)--堯山縣(唐代)--唐山縣(金代)--堯山縣(民國)

  廣阿縣(西漢)-------象城縣(唐初)---昭慶縣(唐天寶年間)--隆平縣(北宋)

  9、柏鄉縣

  鄗縣(西漢)---高邑縣(東漢)---柏鄉縣(隋代)

  10、任縣

  任邑(春秋)---任縣(西漢)

  11、南和縣

  赤縣(秦代)------南和縣(西漢)

  12、新河縣

  堂陽縣(漢代)-----新河縣(宋代)

  13、廣宗縣

  廣宗國(西漢)---經縣(東漢)---廣宗縣(元代)

  14、沙河縣

  沙河縣(隋代)

  15、寧晉縣

  楊氏縣(漢代)----廮陶縣(晉代)---寧晉縣(唐代)

  16、平鄉縣

  鉅鹿郡(秦代)--廮陶縣(漢代)-------平鄉縣(三國)

  17、臨西縣

  臨清縣(北魏)-----沙丘縣(隋代)---永濟縣(唐大歷年間)--并入臨清縣(唐末)--臨西縣(1964

  【順德府十二景】 

  出于明代萬歷本《順德府志》李京增補。

  一、【太行疊巘】(yan

  [李京原文] 太行萬里也,自龍門至醫無閭,綿亙萬里,皆太行也。中條、王屋、玄岳、五臺,福地洞天,不可勝數。大河北之干龍,東西界之襟帶,控燕、韓、晉、趙、鄭、衛、齊、梁。在順德則屏障西北,近入幾案,視他郡為密邇。支頤麗矚,以供朝夕。

  詩曰:

  迎眸爽氣自西來,紫翠重重次第開。

  不盡云霞時隱見,無窮歲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滟滪堆。

  但得紙驢張果贈,太行朝去暮邢臺。

  二、【大陸澄波】

  [李京原文] 大陸既作,北過洚水,至于大陸。夏禹疏九河,分九州舊跡也。今舊跡雖遷移,澤尚在任縣。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匯于此。一名小東湖,一名張家泊。八月,水平萬頃,茫然涵虛混太清矣。

  詩曰:

  汪洋千頃勢何雄,九水同歸一澤中。

  波靜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東。

  魚龍吞吐爭春雨,鳥雀擎飛向晚風。

  明月兼陰楊柳岸,漁舟人唱藕花叢。

  三、【堯山圣跡】

  [李京原文] 堯山,唐山縣之北八里,一名虛無,又名巏山務,又名宣霧。帝堯受封于此,后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崗、干言山、臥牛山,堯山內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堯廟,尼父祠存焉。京師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征車召登陟,馬首翠微自堯山始。

  詩曰:

  平原東陸結山崗,靈秀飛來接太行。

  日聳豐碑霄漢回,雨收廢寺碧云涼。

  帝堯封邑名還在,尼父停車道未荒。

  斗大孤城人世變,時雍非復舊陶唐。

  四、【鵲廟仙跡】

  [李京原文] 鵲廟,內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鵲,有首有尾。春秋時,趙簡子病,秦越人診脈,知七日而悟。簡子神其術,賜越人扁鵲田四萬畝。宋仁宗疾,夢人予藥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問履歷,建廟于鵲山,祀封靈應王。歲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滿巖谷。廟之西龍騰山太子巖,神僧咒龍,虢太子出家處。

  詩曰:

  巍峨宮闕已千年,劫火曾滅世幾遷。

  古柏雖沾新雨露,殘碑猶峙舊山川。

  人聲響徹驚三月,神貺通靈落九天。

  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五、【百泉鴛水】

  [李京原文] 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經》云:出襄國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兩泓,中有徑如鴛鴦背,兩泓如鴛鴦翼,又名鴛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開浚溝渠,筑之堤閘,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畝。堿鹵田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賦。

  詩曰:

  泉涌碧沙坑漾深,凈明潤物作甘霖。

  雙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萬畝金。

  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無地不風林。

  從來疏鑿歸溝洫,澤被邢襄自古今。

  六、【達活龍湫】

  [李京原文] 氵虒水。《水經》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脈千流,散而成河,離城三十里伏而不見。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涌出水一潭,深不可測,蛟龍潛焉,曰達活泉,氵虒水涌出者,禱雨即應。潭面僅一、二畝,歲大旱不涸,流入城壕衛城,亦可分流灌兩三村田。

  詩曰:

  七十二河涵水靈,廣源流伏涌郊垌。

  潭開五畝玻璃鏡,林繞千山翡翠萍。

  日麗杏桃花散錦,風吹楊柳絮為平。

  有時雷雨黃昏夜,夜驚蟄龍出野汀。

  七、【郡樓遠眺】

  [李京原文] 郡城內有樓焉,高十余丈,俯視城內外,望十五里遠。西山爽氣,入窗牖欄楯間,日夕萬家煙火,如縷如織。城南七里河如帶,百泉、達活泉如雨落星灣。鼓鐘其上報晨昏,為郡譙樓。進府署由樓下行。建自唐宋。

  詩曰:

  百尺麗譙不記年,千家燈火夕陽天。

  登臨平訝乾坤合,蕩漾低看日月懸。

  簾卷行山來暮景,窗開陸澤起寒煙。

  鐘聲報漏仍高望,夜氣蒼茫北斗邊。

  八、【古剎春游】

  [李京原文] 東開元寺,創自唐。萬安和尚闡揚佛教,建木浮圖,高五十丈,中可容數千人。金元時,火焚其頂,又鏟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蓮,名五華殿。柏數十株,合抱圍。正月十六日,販農器者云集成市。合邑之鄉民之力農者,爭售其器,亦有婦女游,竟日而罷。

  詩曰:

  大剎開元自昔稱,琳宮紺宇尚層層。

  此時象教終難問,舊日浮圖不可登。

  鐘閣云深龍護寺,香臺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遠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九、【宮墻柏影】

  [李京原文] 順德府儒學,南北長二百三十一步,東西廣一百一十一步,殿廡弘敞,宮墻崇峻。古柏數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參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間物。形勝甲天下,日月麗影,印拂階墀,如篩金瀝玉,風動聲清遠,裊裊似鸞鳳鳴經,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肅,爽朗暢悅。

  詩曰:

  宮墻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

  泮水滋成蒼秀色,芹香熏老歲寒心。

  講堂照日云流砌,書閣凌空月滿林。

  天際笙簧風細細,諸生弦誦和歌吟。

  十、【雉堞荷香】

  [李京原文] 郡城高堅,池復深闊,女墻分列,箭樓威壯。四門門四重,左出右入,他郡無也。池種蓮,東北最多。開時如散妙蓮花,如眾香國,池如香水海。北門外舊時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間修后,改曰柳溪亭。為游憩玩賞勝地。今廢址仍存,蓮香尚在人心目。

  詩曰:

  四圍楊柳繞城堤,池內荷花開放齊。

  露滴珍珠擎翠盎,風飄絳縞落青泥。

  人游洛浦情偏蕩,酒載蘭陵醉欲迷。

  玩賞流連歸去晚,戍樓角動月明西。

  十一、【龍崗霜月】

  [李京原文] 龍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長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許,土龍也。如繩如帶,如龍如蛇,后周以此名縣。無林木蔽,少農牧踐。八、九月,霜月凝空,城頭下瞰,蜿蜒蠕蠕,似動似走,似起似臥,有五色云護之。元儒董樸結廬其傍,講周、程、張、朱之學教士,隱居五十年,號龍崗先生。

  詩曰:

  郁郁蔥蔥五里長,城頭遠眺小平崗。

  曉風浮動黃如霧,夜月輕微淡似霜。

  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護金湯。

  回旋龍脈饒形勝,北拱皇都控大荒。

  十二、【檀臺煙雨】

  [李京原文] 順德,信都也,即邢侯國城,為臥牛城。首西南昂然,尾東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數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棗,蒙密蓊蔚,雜果樹更伙。巋然土丘,相傳戰國時,趙成侯都邢,魏獻榮椽,因筑檀臺,以朝諸侯。今煙雨之朝,林莽中猶見臺也。

  詩曰:

  高臺原在此邢州,不見榮椽空土丘。

  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盡耕疇。

  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免棲狐臥喘牛。

  感慨西風憑吊者,誰人能說趙成侯。

  (資料來源:根據網絡資料整理) 

彩88app-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