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政治家、作家--劉秉忠

來源: 時間:2020-07-17【字號:

  劉秉忠(1216-1274 ),元邢州(今河北邢臺)人,字仲晦,原名侃。博學多才,通天文、地理、律歷等。以吏職不得志,出家為僧,法名子陪,號藏春散人。乃馬真后元年(1242年),經海云法師舉薦入忽必烈(元世祖)藩邸,參與機要。曾上書建議勸農桑,興學校,祭孔子,定法度,養儒士等,對忽必烈在北方推行漢法頗有貢獻。

  元憲宗六年(1256年),負責籌建開平城(今內蒙古正藍旗東),歷時三年竣工,忽必烈在開平即位,定為都城,后稱上都。并參與制定朝儀、官俸、章服等制度。至元元年(1264年)還俗,授任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同知樞密院事等職。八年,建議定國號為大元。以后又主持大都(今北京)的營建。著有《藏春集》十卷,僅傳詩作六卷。

  劉秉忠,一位學兼三教,經邦建國的蓋世奇材。劉秉忠是邢州五杰之一,元朝的開國元勛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師,元朝國號的擬定者,北京城的修建者,是著名的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陰陽風水學家和建筑專家。

  劉秉忠,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臺縣)人。生于1216年。他自幼博覽群書,,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八歲入學,日誦數百言。年十三,為質子于帥府。十七,為邢臺節度使府令史,以養其親。居常郁郁不樂,一日,投筆嘆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沒為刀筆吏乎!丈夫不遇于世,當隱居以求志耳。”1238年,辭去吏職,先入全真道教,后在天寧寺(今油機邢臺西大寺)出家為僧,拜虛照禪師為師,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后出外云游遇海云禪師,海云禪師以其"博學多才藝",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秉忠兼通儒官道釋四門,于書無所不讀,尤邃于《易經》及邵氏《經世書》,至于天文、地理、律歷、卜筮、三式六壬遁甲等各門學問,無不精通。論天下事如指諸掌。受到重用。

  1260年,忽必烈稱帝,命子聰制定各項制度,如立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建元中統等。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聰還俗,復劉氏姓,賜名秉忠,授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丞相)、同知樞密院事。至元六年,訂立朝儀。至元八年,劉秉忠建議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忽必烈采納了,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來。劉秉忠還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營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忽必烈將營帳移到金蓮川,并在1256年命他在當地建立一座新城。1258年,新城建成,定名開平,忽必烈稱帝后改為上都。至元三年,劉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東北設計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規模宏偉,工程浩大,在劉秉忠和張柔、段楨等主持下,進展很快。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據劉秉忠的建議,命名新都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宮闕建成。八月,秉忠無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聞驚悼,謂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數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聞也。”出內府錢具棺斂,遣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其喪還葬大都。十二年,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呵呵,謚號和宋璟、魏征一樣)。成宗時,贈太師,謚文正。仁宗時,又進封常山王。在有元一代,漢人位封三公者,僅僅劉秉忠一人而已。

彩88app-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