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政府文件

  • 索  引  號:000014349/2018-07914
  • 主題分類:其他
  • 發布機構:市政府辦公室
  • 發文日期:2018-11-29
  • 名       稱:邢臺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邢臺市“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
  • 文       號:邢政發〔2018〕19號
  • 效力狀態:有效

邢臺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邢臺市“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

邢政發〔2018〕19號【字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大曹莊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邢臺市“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已經2018年11月22日市政府第30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邢臺市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29日

邢臺市“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

  為推進我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依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9號)、《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北省“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冀政發〔2018〕12號)和《邢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訂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為方向,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完善服務項目和基本標準,強化公共資源投入保障,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全面推進城鄉、區域、人群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公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實現全市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堅守底線,引導預期。立足市情,嚴格落實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指導標準,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合理引導社會預期,通過人人參與、人人盡力,實現人人共享。
  統籌資源,突出重點。統籌運用各領域、各層級公共資源,推進科學布局、均衡配置和優化整合。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力度,重點向貧困地區、薄弱環節、特定人群傾斜,促進城鄉、區域、人群協調均衡發展。
  政府主責,多方參與。增強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職責,合理劃分各級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強化公共財政保障和監督問責。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支持各類主體平等參與并提供服務,形成強大的供給合力。
  完善制度,改革增效。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法治化,促進制度更加規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服務提供方式,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效益,提升群眾知曉度、便捷度和滿意度。
  (二)主要目標。
  1.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區域、人群間基本公共服務大體均衡,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廣大群眾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顯著提高。
  2.標準體系全面建立。全市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全面建立,服務標準體系實現動態調整,各領域建設類、管理類、服務類標準基本完善并有效實施。
  3.保障機制鞏固健全。全市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得到保障,基層服務基礎更加夯實,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供給模式創新提效,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形成。
  4.制度規范基本成型。各領域制度規范銜接配套、基本完備,服務提供和享有有規可循、有責可究,基本公共服務依法治理水平明顯提升。
  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

 

邢臺市“十三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發展指標

指    標
2015年
2020年
累計
基本公共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
96.68
96.8
 
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比例(%)
15
100
 
基本勞動就業創業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
-
>31
農民工綜合培訓(萬人次)
-
-
12
基本社會保險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
>98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
>95
 
基本醫療衛生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15.1
15.0
 
嬰兒死亡率(‰)
6.27
6.0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7.53
7.0
-
基本社會服務
 
 
 
養老床位中護理型床位比例(%)
-
30以上
 
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
31.8
50
 
基本住房保障
 
 
 
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萬套)
-
-
11
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萬戶)
-
-
2.5
基本公共文化體育
 
 
 
公共圖書館年流通人次(萬)
128
160
 
文化館(站)年服務人次(萬)
110
125
 
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
>99
>99
 
國民綜合閱讀率(%)
78
81.6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34.2
38
 
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
-
>95
 
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
-
80

  二、基本公共服務制度
  (一)制度框架。我市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以涵蓋公共教育、勞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社會服務、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殘疾人服務等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為核心,緊扣以人為本,以促進城鄉、區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線,以各領域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為依托,以統籌協調、財力保障、人才建設、多元供給、監督評估等五大實施機制為支撐,是保障全民基本生存發展需求的制度性安排。
  (二)服務清單。建立全市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確定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明確各領域具體服務項目和基本標準,并以列表形式向社會公布,作為政府履行職責和公民享有相應權利的依據。
  本規劃遵循《河北省“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有關規定,延續《邢臺市基本公共服務行動計劃(2014-2015年)》制度安排,將范圍確定為公共教育、勞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社會服務、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殘疾人服務等八大領域。
  本規劃同步出臺《邢臺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務清單》(以下簡稱《清單》,詳見附件1)。清單中81個項目內容均依據法律、法規確定,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可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按程序對《清單》具體內容進行動態調整。《清單》中每個項目均明確服務對象、服務指導標準、支出責任、牽頭負責部門。其中,服務對象是指各項目所面向的受眾人群;服務指導標準是指各項目的保障水平、覆蓋范圍、實現程度等;支出責任是指各項目的籌資主體及承擔責任;牽頭負責部門是指各項目的政府主管部門。
  (三)實施機制。
  1.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市級和地方、政府和社會的互動合作,促進各級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整合,形成實施合力。
  2.財力保障機制。拓寬資金來源,增強縣級財政保障能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投入持續增加。
  3.人才建設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培訓,強化激勵約束,促進合理流動,相關政策重點向基層傾斜,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4.多元供給機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推進政府購買服務,鼓勵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
  5.監督評估機制。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完善信息統計收集,加強動態跟蹤監測和督促檢查,推動總結評估和需求反饋。
  三、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點任務。
  1.促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科學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建立城鄉統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廣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委托管理、學區制管理、學校聯盟、九年一貫制學校籌辦等辦學形式,加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大力提升鄉村及薄弱地區義務教育質量。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落實縣域內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加強學校體育和美育教育。保障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和殘障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健全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費,率先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資助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
  3.暢通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渠道。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拓寬學分認定轉換渠道,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認定轉換機制。建立職前和職后教育相互融合、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同步發展、寬進嚴出、彈性學制、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制度。促進各類學習資源開放共享,大力發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推動構建惠及全民的終身教育體系。
  (二)保障措施。
  1.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大力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以農村貧困地區為重點,繼續實施山區教育扶貧工程,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逐步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校舍、場所標準化。
  2.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實施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和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全面改善辦學條件,絕大部分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基本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
  3.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滾動實施我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企事業單位辦幼兒園、集體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向社會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完善普惠性幼兒園成本分擔機制,重點保障農村適齡兒童和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城鎮新增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4.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改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質量提升工程。繼續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十優”學校評比活動,推動職業學校內涵發展。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六部委《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及學生實習、見習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加強骨干專業、特色專業建設,支持中等職業學校設置與經濟轉型升級聯系緊密的緊缺專業。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市關于產教融合的有關政策要求,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建立校企共同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建立校企技能人才雙向交流機制。
  5.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農村教師“特崗教師計劃”、小學全科教師免費培養計劃,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全面落實國家和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的山區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落實《邢臺市名師培育管理實施方案》、“省培計劃”,繼續大力支持對鄉村教師校長培訓。
  6.教育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水平。
  四、基本勞動就業創業
  (一)重點任務。
  1.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全面實施就業政策法規咨詢、信息發布、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就業失業登記等公共就業服務制度。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加大對困難群體托底安置力度,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脫貧行動,加強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創業、職業培訓和人才智力精準幫扶。做好高校畢業生、化解過剩產能中下崗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業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流動人員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完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健全失業動態監測、預測預警等工作機制,定期進行就業失業分析研判,對重大失業風險進行監測預警。
  2.鼓勵創業帶動就業。鼓勵就業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服務。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健全創業輔導制度。依托現有的各類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和創客空間等眾創空間,建設和打造一批創業示范基地,積極引導創新創業。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提高就業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3.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者、失業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免費職業培訓行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打通技能勞動者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的職業發展通道。落實職業培訓標準,改進政府購買社會培訓服務機制。
  4.加強勞動權益保護。規范勞動用工制度,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健全工資支付保障長效機制,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大力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指導,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6%。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體制機制,健全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服務體系。創新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方式,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建立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市級聯動處理機制。引導職工合理設定預期,依法理性維權。
  (二)保障措施。
  1.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充分依托現有條件和政府綜合服務場所,完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設備,推進綜合服務全覆蓋,改善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勞動保障監察、勞動關系協調、社會保險經辦等服務條件。
  2.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依托現有開發區和農業產業園等各類園區、閑置土地、廠房、校舍、批發市場、樓宇、商業街和科研培訓設施,整合發展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和孵化基地,發揮聚集效應,打造品牌優勢,降低創業成本。各縣(市、區)可根據創業園和孵化基地為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提供的創業服務內容、工作實效和費用減免情況,給予適當的房租和物業費、水電費補貼。
  3.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設備,結合我市實際,謀劃建設市級綜合型公共實訓基地和一批縣級地方產業特色型公共實訓基地。
  4.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設面向社會的公共創業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實現就業管理和就業服務工作全程信息化。支持社會服務機構利用政府數據開展專業化就業服務。以“12333”電話咨詢為重點,配備必要的服務場地和裝備設施,健全咨詢服務機制,為社會公眾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查詢、在線受理和投訴舉報等服務。
  5.家政服務基地建設。依托具備培訓資質的家政服務企業或機構,建設一批家政服務員培訓輸出基地,培育輸出合格的家政服務人員。
  五、基本社會保險
  (一)重點任務。
  1.健全社會保險制度。按照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要求,落實統賬結合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落實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政策。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落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的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改革醫療保險支付方式,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改進個人賬戶,探索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合并實施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制度。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建立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系統,調整完善異地就醫經辦管理制度。完善預防、補償和康復“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建立工傷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繼續推動失業保險向保障生活、預防失業、促進就業“三位一體”功能轉型。
  2.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政策。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完善我市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加快與全國全省聯網,簡化轉續流程,推行網上認證、轉續,實現全省范圍內養老保險異地領取、京津冀范圍內醫療保險費用異地直接結算。建立健全異地就醫協查機制,協同做好京津冀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工作。
  (二)保障措施。
  1.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建設全市人社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對接省級信息應用平臺,支持各類業務系統和各類服務渠道的統一接入、有序整合和統籌調度,推動電話、網站、移動應用、短信、自助服務一體機等多種渠道協同應用,實現服務網點一站式業務辦理。
  2.社會保障卡工程。全面發行和擴展應用社會保障卡,持卡人覆蓋率達到90%以上,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加強社會保障卡管理服務,健全社會保障卡跨業務、跨地區、跨部門接入機制,建立社會保障卡應用平臺和覆蓋廣泛的用卡終端環境,逐步拓展社會保障卡在民生服務領域的應用。
  3.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充分依托現有條件和政府綜合服務場所,完善市級社會保障服務設施,配置必要的設備,改善社保經辦服務條件。
  六、基本醫療衛生
  (一)重點任務。
  1.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繼續實施國家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重大疾病聯防聯控,提高對傳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等監測、預防和控制能力。加強突發公共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創建健康城市、健康村鎮,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以上。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2.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落實《邢臺市區域衛生規劃(2016-2020年)》和《邢臺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意見(2016-2020年)》,依據常住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深化基層醫改,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逐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發揮中醫藥特色,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3.加強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實施生育登記服務。普遍開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補服葉酸、孕中期免費唐氏篩查,降低出生缺陷率。加強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管理。提高婦女常見病篩查率和早診早治率,做好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項目檢查。落實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基本項目,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政策體系,繼續實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制度。
  4.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擴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覆蓋面,科學布局監測網絡。以點帶面、規范發展,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覆蓋至全市所有縣(市、區)。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標準的追蹤評價,提升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相關技術機構對食品安全標準的指導、解答能力。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獨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審評機構,推行藥品經營企業分級分類管理。加大農村食品藥品安全治理力度,完善對網絡銷售食品藥品的監管。
  (二)保障措施。
  1.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以貧困地區為重點,每縣辦好1所縣級公立綜合醫院和1所縣級公立中醫醫院,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原則上每個行政村辦好1個村衛生室。在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或每3-10萬居民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先支持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
  2.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工程。加強衛生應急、疾病預防控制、精神衛生等能力建設,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疑難病癥防治能力。加強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障礙、傳染病、職業病、地方病等重點薄弱領域服務能力建設。
  3.婦幼健康服務保障工程。加強兒童醫院和綜合性醫院兒科以及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加快產科和兒科醫師、助產士及護士人才培養,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達到0.7名,提供規范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落實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開展再生育技術服務。
  4.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改善中醫醫院基礎設施條件,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建設,支持中醫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專病)建設。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爭取到2020年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繼續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實施國家中藥標準化行動計劃。
  5.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工程。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到2020年,力爭實現經過規范化培養的住院醫師數量達到500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2—3名。繼續實施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擴大兒科專業醫生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向全科、兒科等緊缺專業傾斜。加強基層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完善城鄉對口支援工作制度。
  6.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設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立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實現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藥品管理、綜合管理應用系統的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
  7.食品藥品安全治理工程。理順和完善食品安全協調工作機制,健全檢驗檢測等技術支撐體系和信息化監管系統,建立食品藥品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實現各級監督隊伍裝備配備標準化。
  七、基本社會服務
  (一)重點任務。
  1.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農村低保線和扶貧線“兩線合一”,確保農村低保標準到2020年不低于國家扶貧標準。優化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合理界定醫療救助對象,健全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探索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異地就醫管理,加強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其他救助制度的銜接。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到2020年底前,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50%。全面、高效實施臨時救助制度。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評估調查、信息發布、應急救援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范圍。
  2.加強基本養老服務。全面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信息為輔助,覆蓋城鄉、功能完善、服務優良、監管到位的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認真貫徹落實《河北省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各鄉鎮(街道)要明確負責綜合居家養老服務或日間照料工作的機構和人員,確保職責履行到位。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深入開展以長期護理、康復醫療和臨終關懷失能老人為對象的愛心護理工程建設基地(示范)創建活動,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加快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推進養老機構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落實經濟困難高齡老年人、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
  3.提升社會福利水平。進一步完善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強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困境兒童保障服務工作。全面推進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
  4.完善社會事務管理。優化婚姻管理和服務,全面啟動省級婚姻登記信息管理系統和網上預約系統,探索開展異地辦理婚姻登記工作。完善兒童被收養前尋親公告程序,全面建立收養評估監督機制。推進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鞏固提高遺體火化率,推行惠民殯葬政策,推進集中節地生態安葬。做好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加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開展多種形式的地名信息化服務。
  5.鞏固優撫安置體系。全面落實和完善復員退伍軍人、軍休人員優撫安置政策,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完善優撫政策和優撫對象撫恤優待標準調整機制。將優撫安置對象優先納入社區、養老、醫療衛生等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優撫安置社會化服務平臺。
  (二)保障措施。
  1.社會救助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充分依托現有條件和政府綜合服務場所,推動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設置社會救助經辦平臺,加強社會救助管理信息系統與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的整合、集成,提升基層社會救助經辦能力。
  2.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法律援助便民窗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服務條件。加強基層普法陣地、人民調解組織、司法鑒定機構建設,健全服務網絡。
  3.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為主要對象的老年養護院,醫養結合設施和社區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榮譽軍人休養院、光榮院,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增加醫護型、養護型床位和設施設備。推進無障礙通道、老年人專用服務設施、舊樓加建電梯建設,以及適老化路牌標識、適老化照明改造。開展養老護理員培養培訓,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完善居家養老呼叫服務網絡。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市統一的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養老院服務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
  4.社會福利服務設施建設。依托現有設施資源,為特殊困難精神障礙患者特別是精神障礙兒童提供集中精神衛生養護服務。
  5.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在火葬區尚無殯儀館的縣新建殯儀館,對已達危房標準、設施破落、設備陳舊的殯儀館進行改造或改擴建。更新改造已達到強制報廢年限或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火化爐。
  6.自然災害救助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鄉社區基礎設施設防水平,新建或改擴建綜合性示范應急避難場所。在多災易災的縣開展本級救災物資儲備庫(代儲點)建設,并視情在多災易災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設置救災物資儲備室。
  7.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貧困地區計劃、農村留守人員社會關愛計劃、城鎮流動人口社會融入計劃、特殊群體社會關愛計劃,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力爭到2020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占全市總人口比例達到0.6‰。
  八、基本住房保障
  (一)重點任務。
  1.公共租賃住房。實行實物保障與租賃補貼相結合,推進公租房貨幣化。支持公租房保障對象通過市場租房,政府對符合條件的家庭給予租賃補貼。完善租賃補貼制度,合理確定租賃補貼標準。將符合條件的城鎮住房困難家庭、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和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群體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健全保障性住房投資運營和準入退出機制。
  2.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實施棚戶區改造攻堅行動計劃,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區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城市危房改造任務。將棚戶區改造與城市更新、產業轉型升級結合,加快推進集中成片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舊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加強工程質量監管。
  3.農村危房改造。精準確定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結合精準扶貧、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住房安全問題,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危房改造,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優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基本住房安全問題。
  (二)保障措施。
  1.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要根據保障性住房需要,優先保障,做到應保盡保。依法收回的閑置土地、具備凈地出讓條件的儲備土地和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應優先保證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
  2.財稅政策。統籌運用政府財力,在公共預算中安排補助資金,加大對基本住房保障的支持力度。繼續落實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涉及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相關稅收減免政策。除在公共預算中安排補助資金外,按規定從土地出讓收入、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余額等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住房保障。
  3.金融政策。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資,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運營。進一步加強與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合作,加大對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開發適合住房租賃業務發展需要的信貸產品。
  4.價格政策。依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保障對象的承受能力以及建設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調整保障性住房租售價格和租賃補貼標準。
  九、基本公共文化體育
  (一)重點任務。
  1.全面推廣公共文化。全面落實邢臺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共建共享,積極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動平臺。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和服務標準體系,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建立基層群眾評價反饋機制,推行“菜單式”“訂單式”公共文化服務。深入推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和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以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推進總分館制,實現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和共享。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2.優化廣播影視服務。靈活運用寬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網、衛星網絡等手段,拓寬廣播電視資源傳輸渠道。推動數字廣播電視全覆蓋,逐步實現邊遠農村地區高質量廣播電視戶戶通。進一步改善農村電影放映條件。努力增加貼近基層群眾需要的服務性廣播電視欄目節目。
  3.積極開展新聞出版服務。推動全民閱讀,加強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基本閱讀權益保障。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加快推進實體書店或各類圖書代銷代購網點覆蓋所有鄉鎮,合理規劃布局建設農村和城市出版發行網點,完善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工作,推動農家書屋工程提效升級。加強“三農”出版物的出版和發行。
  4.大力發展群眾體育。實施《邢臺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構建現代化全民健身多元供給模式,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體系建設,科學構建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體系,廣泛開展各類別全民健身活動,全面推動大眾冰雪運動開展,推動大眾足球的普及和開展,大力推動體衛、體旅、體教結合,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務保障水平。組織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評驗、公益性全民健身活動,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推動各類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和運動技能,推廣普及足球、籃球、排球、冰雪等運動。
  (二)保障措施。
  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完善市級公共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加強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建設,為貧困地區每個縣級文化館配備一輛流動文化車,為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配置必要的文化活動器材。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推動公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建設。
  2.廣播影視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基礎設施、地方應急廣播體系、廣播電視和視聽新媒體監管平臺建設。實施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建設工程,推進我市本地節目地面數字電視覆蓋網建設,開展我市地面數字化廣播試驗與建設。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繼續鞏固“一行政村一月平均放映一場電影”成果。
  3.新聞出版服務體系建設。舉辦“書香邢臺”系列活動,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統籌建設社區閱讀中心、數字農家書屋、公共數字閱讀終端等設施。合理規劃布局建設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城鄉閱報欄(屏),支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公共閱讀設施建設。
  4.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重點支持重大文化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各類珍貴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利用設施建設。支持我市省級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利用設施建設。
  5.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重點建設縣級公共體育場、縣級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場地設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地、冰雪運動設施、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平臺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充分利用體育中心、公園綠地、閑置廠房、校舍操場、社區空置場所等,拓展公共體育活動空間。
  十、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
  (一)重點任務。
  1.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適時調整補貼標準。對靠父母或其他親屬供養的成年重度殘疾人,經本人或其供養人申請可單獨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提高對一戶多殘、以老養殘等特殊困難家庭的救助水平,對獲得最低生活保障后仍有困難的重度殘疾人采取必要措施給予生活保障。建立困難殘疾人交通補貼制度,實現殘疾人免費搭乘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完成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住宅建筑設計規范要求,同步實施無障礙設施建設。
  2.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為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城鄉殘疾人免費提供創業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輔助性、支持性就業服務,為就業收入達不到最低工資標準、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援助和就業補助。建
  立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完善殘疾人創業孵化機制,大力發展殘疾人家庭手工業,打造獨具邢臺特色的殘疾人手工產品品牌。推動市、縣級中醫院開辦盲人按摩門診。
  3.加強殘疾人社保服務。實施殘疾人全民參保計劃,落實殘疾人社會保險個人繳費資助政策,完善重度殘疾人醫療報銷制度,做好重度殘疾人就醫費用結算服務。
  4.保障殘疾人康復需求。實施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防盲治盲、防聾治聾等重點康復工程。為貧困精神殘疾人免費提供適用性藥物。加強殘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區康復,為殘疾人提供康復評估、訓練等系列服務。
  5.提高殘疾人教育保障水平。為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青少年提供包括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加強國家通用手語、通用盲文的規范與推廣,加快青壯年殘疾人文盲掃盲進度。集中辦好1所面向全省招生的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盲人高中部、1所聾人高中部,改善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6.豐富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廣泛開展殘疾人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推動公共文化體育機構免費或優惠向殘疾人開放。建設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實驗區,為視力、聽力殘疾人等提供特需文化服務。實施“殘疾人體育健身計劃”和“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奪金計劃”,推廣普及殘疾人體育健身項目,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進社區、進家庭。加快推進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
  7.改善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和社會服務。加快推進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和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志愿助殘服務。支持日間照料機構和專業托養服務機構為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
  (二)保障措施。
  1.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統籌規劃城鄉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建設一批專業化殘疾人康復設施、托養設施和綜合服務設施,配備基本服務設備,推動形成功能完善、網絡健全的殘疾人專業康復和托養服務體系。市區和各縣縣城按照規定標準建設1所專業化殘疾人康復機構,支持縣級依托縣醫院、縣中醫院建設殘疾人康復中心,支持城市社區、行政村依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建立殘疾人康復室。
  2.縣域殘疾人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建立縣級殘疾人康復、輔助器具適配、就業職業培訓、托養、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助殘功能,形成縣(市、區)、鄉(鎮)、村(居)三級聯動互補的殘疾人基層服務網絡。
  3.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依托現有特教學校構建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條件和教育質量。完善特殊教育體系,積極創造條件保障完成義務教育且有意愿的殘疾學生有機會接受適宜的中等職業教育。
  4.殘疾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工程。加快培養殘疾人康復、特殊教育、護理照料、就業服務、社會工作等方面人才隊伍。加強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建設,推動師范院校普遍開設特殊教育必修課程。發展殘疾人社會工作者隊伍。
  5.殘疾人扶貧解困工程。將農村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范圍,強化分類施策和精準幫扶,政策、項目、資金向貧困殘疾人傾斜。持續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工程,大力推進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和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
  6.互聯網+殘疾人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信息化。
  十一、促進公平共享
  (一)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
  1.重點幫扶特殊困難人群。對農村留守人員、困境兒童和殘疾人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詳實完備、動態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統和服務檔案。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場所設施條件,滿足農村留守兒童臨時監護照料需要。充分利用布局調整后閑置資源開展托老、托幼等關愛服務。健全孤兒、棄嬰、法定撫養人無力撫養兒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殘等困境兒童的保障體系。提高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等重點救助對象的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
  2.促進常住人口全覆蓋。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健全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保障居住證持有人與當地戶籍人口平等享有教育、就業、衛生計生、社保等各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
  (二)推進城鄉區域均等化。
  1.縮小城鄉服務差距。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各項制度城鄉一體設計、一體實施。按照保基本、促均衡的原則,推動城鄉服務標準、服務質量統一銜接,統籌配備設施和服務人員,重點以縣(市、區)為單位,有步驟、分階段推動規劃、政策、投入、項目等同城化管理。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把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鼓勵和引導城鎮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延伸,促進城市優質資源向農村輻射,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2.夯實基層服務基礎。推動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統籌發展和共建共享。簡化基層辦事環節和手續,優化服務流程,明確辦理時限,積極推行一站式辦理、上門辦理、預約辦理、自助辦理、同城通辦、委托代辦等多元業務辦理服務方式,協調各方資源力量,促進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和設施共建共享。在邊遠地區配備必要的教學點,開展衛生巡診等上門服務。
  (三)加大貧困地區公共服務保障力度。
  保障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市級統籌,通過完善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規范轉移支付等,加大對貧困地區扶持力度,逐步縮小縣域間服務差距。加大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體育、住房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指標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結合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域發展,深入開展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文化扶貧。在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村基礎設施提升、產業就業扶貧等工作中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確保基本公共服務不留缺口。促進地區對口幫扶,加大基本公共服務資金、項目和人才支援力度。
  十二、促進協同發展
  (一)促進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對標行動計劃。全面對標京津,逐項梳理與京津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研究制定具體可行的對標行動計劃,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務領域20個發展指標和81個服務項目標準均90%以上達到或接近京津水平,其他服務項目標準明顯縮小與京津差距,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
  2.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搭建區域性就業創業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推動人力資源、公共就業等領域服務標準對接和人才資質互認。通過合作共建、托管模式等多種形式引進京津優質基礎教育資源。探索社會保險對接試點,做好跨地區流動就業人員養老、醫療、失業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探索多樣化的合作辦醫模式。加強公共衛生區域聯動合作,實現疾病防控、雙向轉診等方面的信息互聯互通。適應加快推動京津冀老齡事業與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新形勢,探索一體化養老服務模式,研究跨地區購買養老服務等政策。積極推進部分縣(市、區)先行開展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同城化試點。
  (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縮小與京津公共服務差距。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積極承接京津公共服務資源轉移,推進重點區域率先突破,帶動全市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到2020年,與京津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公共服務差距明顯縮小,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體制機制初步形成。
  (三)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企業工資分配宏觀指導制度,適時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穩步推進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建立覆蓋全體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合理調整機制,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全面落實企業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改革措施,實現制度平穩銜接,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深化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完善津貼補貼制度,形成既支持規范增長又保持各群體收入分配大體相當的政策體系。積極向省申請提高規范津貼補貼水平,逐步實現市域內市直和各縣(市、區)同職級同標準。
  十三、強化資源保障
  (一)提升財政保障能力。
  1.加強財政投入保障。拓展資金來源,增強各級財政特別是縣級財政保障能力,確保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穩步增長。鼓勵和支持社會投資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建立和完善特許經營制度。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債券對基本公共服務中資本性支出的資金保障作用。
  2.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合理劃分市、縣財政事權、支出責任,強化市級在跨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責。推進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重點增加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提高縣級財政保障能力,優先解決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的資金缺口,加大對黑龍港流域、國家和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轉移支付力度。
  3.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快推進資金統籌使用,清理歸并財政專項資金,盤活存量資金。完善資金管理辦法,積極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對資金使用實施“跟蹤問效”,加強對項目資金的事前、事中監控,保證資金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資金分配的科學性、有效性。對醫院、學校、保障性住房等建筑質量實行單位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終身負責制。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1.加強人才培養培訓。支持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相關學科專業,擴大專業服務和管理人才培養規模。健全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實施技能提升計劃,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推廣訂單培訓和校企合作,完善遠程教育培訓,培養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使用、引進、評價、激勵保障機制,健全創新人才薪酬、崗位管理制度和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破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方面之間人才合理流動。實施城市帶農村的人才對口支持政策,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
  3.提升基層人員能力。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提高基層人員待遇,改善基層工作條件,完善基層人員職稱評定、醫療保險及養老保障等激勵政策。推進基層公共服務隊伍輪訓,建立培訓上崗制度。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繼續做好“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村官、“特崗計劃”教師、“特崗計劃”全科醫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工作。擴大基層服務人員隊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三)完善配套政策體系。
  1.加強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綜合服務范圍、服務人口、資源承載等因素,對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進行統籌布局。結合新型城鎮化和人口發展趨勢,創新土地供應服務機制,各地在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優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用地。合理規劃新建小區基本公共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托幼、社區服務等配套設施。
  2.建立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各領域設施建設、設備配置、人員配備、經費投入、服務規范和流程等國家標準,制定我市特定服務項目相關標準,推動城鄉、區域之間標準銜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程建設。
  3.強化社會信用體系支撐。開展多種形式誠信教育活動,增強公民誠信意識,健全個人信用檔案。將公共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及服務對象誠信服務情況納入統一信用信息平臺,加強公共服務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廣泛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服務規范,對不良服務進行記錄并視情況采取失信懲戒及強制退出措施。
  十四、創新服務供給
  (一)培育多元供給主體。
  1.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分工,強化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中的公益屬性,推動事業單位去行政化和去營利化。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深化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險等配套制度改革,完善運行機制,確保依法決策、獨立自主開展活動并承擔責任。
  2.大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進一步擴大基本公共服務面向社會資本開放的領域范圍,公平開放基本公共服務準入,拓寬社會力量進入渠道。探索財政資金對非公立基本公共服務機構的扶持政策。進一步規范、公開基本公共服務機構設立的基本標準、審批程序。嚴控審批時限,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采取招標等方式確定舉辦或運行主體。積極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鼓勵和支持社會投資進入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
  3.積極發展社會組織。改革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完善社會組織培育扶持政策。加強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和人才培養,采取人員培訓、項目指導、公益創投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提升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能力。降低準入門檻,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支持其承接基層公共服務和政府委托事項。實行社會組織分類評估制度,引導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加強自律,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創新服務提供方式。
  1.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將可由社會力量承擔的公共服務,逐步交由具備良好資質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等承擔。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的服務種類、性質和內容,并及時進行動態調整。推動購買程序規范化、常態化,規范項目選定、信息發布、組織采購、項目監管、績效評價等購買流程。
  2.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能夠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可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多種方式,公平擇優選擇具有相應管理經驗、專業能力、融資實力以及信用狀況良好的社會資本作為合作伙伴。加強政府投資引導,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優先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
  3.鼓勵發展志愿和慈善服務。廣泛動員志愿服務組織與志愿者參與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定期發布志愿服務項目需求和崗位信息,完善志愿服務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推動志愿服務與政府服務優勢互補、有機融合。發揮慈善組織、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中的補充作用,落實慈善捐贈的相關優惠政策。
  4.擴大對外開放交流合作。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聚集國內外先進要素,鼓勵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支持合作辦醫、共建養老、托養機構,借鑒國際先進管理和服務經驗,提升服務質量水平。加強公共教育、公共文化、群眾體育等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
  1.開展“互聯網+”公共服務。開展智能化便民惠民益民服務,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領域服務方式的轉變,促進服務辦理方便快捷。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建立網絡化醫療服務,提供線上尋醫問藥、在線預約診療、互聯網健康咨詢、檢查檢驗報告查詢等服務,建立遠程醫療系統。開展網上社保辦理,實現個人社保查詢認證、跨區域醫療保險結算等應用。搭建智能化養老服務網絡平臺,完善居家養老呼叫照護系統,鼓勵養老機構應用便攜式體檢、緊急呼叫監控等設備。
  2.推動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依托城市統一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拓展直接面向城鄉社區的信息化應用系統,實現公共服務基礎信息資源集中采集,推動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信息互聯互通和資訊交換共用。積極運用大數據先進理念、技術和資源,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推進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轉變。
  十五、推進實施評估
  (一)明確責任分工。市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行業發展規劃、專項建設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明確工作責任和進度安排,推動本領域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和《清單》項目的有效落實。加強部門間統籌協調,共同研究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中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及政策創新等重大問題。
  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推進落實國家和省、市政府確定的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及相關政策措施,制定辦事指南,明確責任單位,優化服務流程,提高質量效率,保證《清單》項目落實到位,并及時向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進展情況。
  (二)加強監督問責。市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確立的基本公共服務綜合評估指標體系,開展年度統計監測和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并向市政府和省發展改革委報告。
  市有關部門和縣(市、區)政府要建立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的良性互動機制,推動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拓展公眾參與渠道,做好輿情監測預警和應對,定期開展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分析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及時妥善回應社會關切。
  各縣(市、區)政府要加強績效評估和監督問責,加強過程監管,把規劃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核。依法接受同級人大、政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附件:1.邢臺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務清單
     2.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彩88app-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