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政務公開>統計公報

邢臺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邢臺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邢臺調查隊
2012年3月19日

來源: 時間:2012-03-21【字號: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經濟形勢異常復雜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省、市經濟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狠抓落實,全市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計劃目標順利實現,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為“十二五”開局奠定良好基礎。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426.3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增速高于全省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8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793.4億元,增長13.3%;第三產業增加值414.1億元,增長11.5%。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9992元。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7.3%、63.99%和28.7%,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9、7.4和3.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5.4%、55.6%和29.0%。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6.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7.6%。

  

  表1 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及漲跌幅度

  

   

  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比上年末增加0.1個百分點。

  全年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9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同比加快0.3個百分點;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7.0%,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實繳稅金104.2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占全部財政收入比重68.8%。

  二、農 業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077.6萬畝,比上年增加1.3萬畝,增長0.1%;畝產420.2公斤,比上年增加26.1公斤,增長6.6%;總產量452.76萬噸,比上年增加28.6萬噸,增長6.7%。其中,夏糧產量215.93萬噸,增長5.9%;秋糧產量236.83萬噸,增長7.5%。

  全年棉花播種面積274.1萬畝,比上年減少2.6萬畝,下降0.9%;棉花產量22.3萬噸,增長9.4%。全年油料播種面積61萬畝,增加6.2萬畝,增長11.4%;油料產量12.1萬噸,增長17.8%。

  全年蔬菜播種面積90.5萬畝,增長2.8%;總產量323.1萬噸,增長4.4%。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12.5萬畝,產量46.1萬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31.3萬噸,增長2.8%;生豬年末存欄175.1萬頭,增長4.0%;生豬出欄248.3萬頭,增長3.5%;牛奶產量26.5萬噸,下降3.0%;蛋類產量45.9萬噸,下降2.0%。全年水產品產量4922噸,增長7.0%。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2.42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農業產值235.08億元,比上年增長7.9%;林業產值3.76億元,比上年增長4.2%;牧業產值115.97億元,比上年增長0.4%;漁業產值0.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6.93億元,比上年增長4.0%。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9.4%。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0.9%,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55.3萬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21萬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933.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46%;農村用電量30.1億千瓦,比上年增長6.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31.97億元,比上年增長1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8.71億元,增長15.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9.1%,集體企業增長16.0%,股份制企業增長18.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8.7%。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4.5%,重工業增長16.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96.8億元,比上年增長22.7%。虧損企業65個,比上年下降4.4%,虧損企業虧損額8.3億元,比上年增長34.7%。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61.4億元,比上年增長23.3%。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910.8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415.2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1048.9億元,同比增長25.5%。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8.9億元,增長26.0%,農村個體投資完成70億元,同比增長19.3%。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23億元,比上年增長17.7%;第二產業投資652.9億元,比上年增長30.3%;第三產業投資303.0億元,比上年增長18.2%。

 

 

  工業聚集區投資進展順利,6個省級工業聚集區投資共有施工項目18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10個),完成投資140.8億元,占全市城鄉項目投資的15.8%。其中旭陽(邢臺)工業聚集區施工項目6個,完成投資6億元;寧晉縣西城工業聚集區施工項目24個,完成投資23.5億元;隆堯縣東方食品城園區施工項目26個,完成投資13.6億元;清河汽摩工業聚集區施工項目28個,完成投資13.9億元;南宮市工業聚集區施工項目47個,完成投資23.4億元;沙河市金百家民營工業園區施工項目50個,完成投資60.4億元。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85.2億元,比上年增長36.6%。其中,商品住宅投資72.5億元,增長31.6%;商業營業用房投資6.9億元,增長45.8%。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12.5億元,增長18.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29.6億元,增長15.0%。限上企業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1.8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44.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6.5%,日用品類增長39.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6%,金銀珠寶類增長53.9%,家具類增長133.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5.8%,汽車類增長11.5%。

  年末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15個,實現市場成交額150.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值2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進口總值10.2億美元,增長19.2%;出口總值達11.6億美元,增長20.6%。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6%,全部是外商直接投資。全年新注冊三資企業16個,與上年持平;新批合同外資14486萬美元,增長101.1%。

  七、交通、郵電業和旅游

  全年貨物周轉量414.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45.3%;旅客周轉量50.8億人公里,增長35.6%。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4100公里,增長2.7%,其中高速公路359.6公里。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010年不變價)35.98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郵政業務量1.7億元,增長20.6%;電信業務量34.28億元,增長17.8%。年末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867.67萬門,比上年末增加40.23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92.46萬戶,減少2.86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51.03萬戶,增加8.67萬戶;鄉村電話用戶38.15萬戶,減少8.53萬戶。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468.56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8.95萬戶,增長4.0%。

  全年接待國內游客854.3萬人次,同比增長13.3%;旅游總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24.1%;接待入境游客1.997萬人次,同比增長15.5%;創匯668.6萬美元,同比增長20.9%。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5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0.6億元,增長23.6%。稅收收入57.3億元,增長27.8%;非稅收入13.3億元,增長8.2%。財政支出213.1億元,增長23.7%。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824.7億元,增長15.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259.4億元,增長15.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946.9億元,增長16.2%。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保費收入39.1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1.8億元,增長11.3%;壽險保費收入27.3億元,比上年下降0.4%;健康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0.9億元,下降25.0%。各項賠款和給付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財產險賠款5.2億元,壽險賠付3.3億元(其中健康和意外傷害險賠付0.7億元),分別增長15.6%和10.0%。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普通高等學校4所,招生1.68萬人,比上年增長6%,在校學生4.94萬人,增長4.9%。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98.81%,幼兒園在園幼兒17.6萬人。

 

 

  

  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85項,專利申請量1004件,專利授權量530件。

  十、文化、衛生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文化館18個,公共圖書館18個。廣播電視臺19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3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27%。

  擁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02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7個;衛生技術人員23250人;其中醫生10529人,護師、護士6473人;床位23472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3164張。擁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0個,衛生技術人員489人,鄉鎮衛生院173個,床位6325張,衛生技術人員4313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236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5.55萬人,出生率為14.56%。,死亡率為6.60%。,自然增長率為7.96%。。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592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814元,增長17.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979元,增長5.4%;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969元,增長38.6%。城鎮居民現住房人均總建筑面積34.2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5平方米;農民人均居住面積34.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48.0萬人,比上年增加3.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達34.24萬人,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54.4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達39.82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達14.62萬人。企業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

  全年全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9.6萬人,其中農村20.4萬人。

  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達 1.6萬張,收養各類人員0.8萬人。城鎮建立社區服務設施達176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6個。全年籌集社會福利資金9.56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款19.4萬元。

  十二、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產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4331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2331公頃。零星四旁植樹1131.7萬株,成林撫育面積36112公頃,育苗面積2792公頃,苗木產量8218.9萬株。全市林木覆蓋率為25.75%。

  全年COD純削減2383.5噸,比上年削減2.02%,完成了省下達的2%的減排目標;SO2純削減605.7噸,比上年削減0.51%,完成了省下達的0.5%的減排目標。全年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及好于二級天數達到340天,與上年持平,其中一級天數79天,比上年增加8天,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朱莊水庫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滏陽河、滏陽新河、滏東排河三個出市河流斷面COD濃度年均值分別比上年度下降了4.88%、1.95%、11.54%,主要河流斷面水質出市口好于入市口。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耗1295.9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5.5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2.336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8.81%;單位GDP能耗1.5934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4.18%。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616起,同比增加129起;死亡人數為185人,比上年減少10人。其中工礦商貿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為13人。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18起,同比下降11.75%,造成172人死亡,同比下降1.72%,直接經濟損失43.21萬元,比上年減少26.32%;火災事故385起,死亡0人;直接經濟損失905.1萬元。

  

  注:1、本公報2011年部分數據為快報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4、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因此,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絕對數與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徑計算的。與此同時,月度投資統計制度將統計范圍從城鎮擴大到城鎮和農村企事業組織,并定義為“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5、房地產業投資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6、部分指標解釋

  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或地區生產總值),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總規模,在諸多經濟指標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經濟運行狀況最重要的指標。GDP、人均GDP可以用來衡量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經濟實力和富裕程度。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居民消費價格是居民支付所購買生活消費品和獲得的服務項目的價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度量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反映居民家庭購買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它是宏觀經濟分析和調控、價格總水平監測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

  三次產業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統計局制定了三次產業分類標準。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之外的其他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等。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自2011年定報開始,標準提高到2000萬元及以上。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該指標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結構和發展速度的綜合性指標,又是觀察工程進度和考核投資效果的重要依據。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 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地區每生產一個單位的生產總值(一般為萬元GDP)所消耗的能源(一般為噸標準煤),為地區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與生產總值(GDP)之比。該指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考核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

  單位GDP能耗=能源消費總量(噸標煤)÷生產總值(萬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指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和其他行業售予城鄉居民用于生活消費的商品和售予社會集團用于公共消費的商品的總量。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指調查戶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其他非義務性支出以及儲蓄的總和,即城鎮居民家庭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城鎮家庭總收入扣除經營性支出、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費以及調查戶的記賬補貼后的收入。計算公式為:

  可支配收入= 家庭總收入-經營性支出-交納個人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記賬補貼

  農民人均純收入 指農村住戶人均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生的費用后的收入總和。純收入主要用于再生產投入和當年生活消費支出,也可用于儲蓄和各種非義務性支出。它反映的是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反映農民收入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

  農民人均純收入=(總收入-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稅費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贈送農村內部親友支出)÷農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

  城鎮登記失業率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根據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與鎮就業人員(扣除使用的農村勞動力、聘用的離退休人員、港澳臺及外方人員)、城鎮單位中的不在崗職工、城鎮私營企業主、個體戶主、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之和計算的失業率。

  “番”與“倍”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100%。除了一倍與一番相當外,兩倍與兩番以上的數字含義就不同了,而且數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兩倍,就指增加200%;翻兩番,就是400%,也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是800%,也就是增加了700% (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番”是按幾何級數計算的,“倍”是按算術級數計算的。

  “百分數”與“百分點” 百分數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數,在數學中用“%”來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寫作“百分之多少”。百分數與倍數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數量增加,也可以表示數量的減少。運用百分數時,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確。如“比過去增長20%”,即過去是100,現在是“120”;“比過去降低20%”,即過去是100,現在是“80”“降低到原來的20%”,即原來是100,現在是“20”。運用百分數時,還要注意有些數最多只能達到100%,如產品合格率,種子發芽率等;有些百分數只能小于100%,如糧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數卻可以超過100%,如產品產量計劃完成情況等。

  百分點是指不同時期以百分數形式表示的相對指標(如:速度、指數、構成等)的變動幅度。

彩88app-彩88欢迎您